Zh-hant:Key:bridge
![]() |
![]() |
說明 |
---|
橋樑是一種讓道路與橋樑這些圖徵,跨越如道路、鐵路、渠道或谿壑等其他圖徵的人工結構物。 ![]() |
組: bridges |
用於這些元素 |
已記載的值: 11 |
常用組合 |
|
参照 |
狀態:已批准![]() |
此標籤的工具 |


橋樑在開放街圖中的定義是讓道路、鐵路、水道、管線等這些「路線」圖徵,可以橫跨其他前述項目或自然地形的平面或拱狀結構,以 bridge=*
標示之。不同種類的橋樑亦可以利用這個標籤標示出,後面的章節可見目前已在使用的各種數值。
當兩個路線圖徵交會時,我們可能不太好判斷到底該為其加上橋樑還是隧道。一個比較好的判斷方式是看看下方的圖徵之左右兩側及上部是否有覆土、或是上方圖徵是否有更札實的結構(如穿過大樓一樓中間的步行街),如果符合上述條件可能選擇加上一個隧道較好;而上部結構單純,只用來支撐該路線本身的圖徵則可繪製成一個橋樑。儘管如此,如果遇到一些比較少見的例子,你還是可以比較彈性的判斷該選擇哪一種圖徵來繪製,但請必需注意一個重點:在大部份的情況下,橋樑與隧道不應該被繪製在同一個位置。
橋樑的一些特徵可以使用子標籤如標注橋樑是否可移動的 bridge:movable=*
或表示橋樑結構的 bridge:structure=*
和 bridge:support=*
表示。此外,如果有必要把一個橋樑的形狀 繪製出來,我們會將
man_made=bridge
做為主標籤(表示是一個標樑構造物圖徵)並可以選擇加上 bridge=*
為二級的標籤。
繪製方式
在橋樑的的兩端將路徑切開,並在橋樑的地方加上 bridge=yes
和其圖層標籤。在一般的情況下,橋樑的起點會離道路的交叉口有一小段的距離,所以請盡量不要將橋樑直接連接到交叉口上;在某些特殊的情況時,道路的交叉口並不是設在地面上,而是整個交叉口都在橋樑上,你可以將實際上是橋樑的位置都標上橋樑的標籤。
橋樑前後端的斜坡處並不屬於橋樑的一部份,大部份的情況下不需要標上橋樑的標籤,重要的話可以加上代表土堤的 embankment=*
標籤,但土堤一般來說不需要設定它的圖層。
某些大跨距的橋樑可能會利用斜拉或其他型式建構,我們可以使用
bridge:structure=*
將其特別標示出來;bridge:support=*
則可以用來標示出橋樑墩柱的支撐方式。如果一個橋樑同時運用到多種構成方式,可以將橋樑分成多段,並加上不同的標籤。關於其他更詳細的內容可見下方關於 bridge=cantilever
、bridge=trestle
和 bridge=viaduct
等段落的敘述。
某些跨越河川航道等地的橋樑是可動的,可以被標注為 bridge=movable
,或使用 bridge:movable=*
來對橋樑進行更詳細的描述。(這個標籤亦可以標示出曾經可動但現在棄用的橋樑。
限製條件
有些橋樑有其最大限重、限軸重、限長等限制,請在其加上 maxweight=*
、maxaxleload=*
或maxlength=*
。
橋樑對車輛或行人的通行限制使用 access=*
標籤。
如果橋樑底下的道路有法定限高,請在該道路加上 maxheight=*
標籤,除非橋樑本身也有限高,否則請不要將此標籤加上橋樑的圖徵上。關於橋樑的實際限高請使用 maxheight:physical=*
。
圖層
橋樑一般都該加上圖層 layer=*
標籤,一般簡單的橋樑請使用 layer=1
即可,較複雜的橋樑系統請依情況使用適當的數值。
橋名
橋樑有數種標示橋樑名稱的方法,你可以使用以下幾種適合用來標示出橋樑名稱的方法:
- 如果一個橋樑有使用
man_made=bridge
繪製橋樑輪廓,所有的標籤包括name=*
和其他參數都應該被加在該圖徵上。橋樑的輪廓以及名字都會被彩現在 OpenStreetMap Carto 上。 - 如果一個橋樑是一個
highway=*
,name=*
應該表示路標上寫的內容。一般會有兩種情況:- 如果路標上直接寫著橋樑名稱,則直接使用
name=*
。 - 如果路標上沒有寫,橋樑又沒有被繪製成
man_made=bridge
,則name=*
保留道路的名稱,橋樑的名稱改採bridge:name=*
。這種方法並不會在預設的圖層上彩現橋樑的名稱。
- 如果路標上直接寫著橋樑名稱,則直接使用
如果橋樑曾經更動過名字,則可使用 bridge:old_name=*
。
橋樑的編號
如果橋樑有編號,請使用 bridge:ref=*
。請不要使用用來標示出道路編號的 ref=*
。

可以搭配的標籤
start_date=*
image=*
wikidata=*
wikipedia=*
請不要使用 building=bridge
將橋樑的輪廓繪製出來。如果一個橋樑的輪廓有其繪製的必要性,請使用 man_made=bridge
。building=bridge
只有當建築物構築在橋樑之上,合為一體的情況才會使用。
橋樑的構造可以被繪製成 bridge:structure=*
和 bridge:support=*
。
橋樑的舊名和編號可以使用 bridge:old_name=*
或 bridge:ref=*
來標示。具有代表性的橋樑 man_made=bridge
才可以使用 old_name=*
和 ref=*
。當一個著名橋樑有維基百科條目時可以使用 wikipedia=*
。start_date=*
則被用來描述橋樑的通車/開放通行日。
有多條道路/路線的橋樑以及其他圖徵
目前有兩種方法可以把有多條路線的橋樑繪製並標示出來。
- 先將橋樑的輪廓使用
man_made=bridge
繪製出來,並將通過的道路連接到橋樑輪廓的圖徵上。所有跟橋樑有關的值(如:圖層、名稱等)都可以直接在輪廓的圖徵上標示,詳細的使用方法可以參考man_made=bridge
中的說明。如果要繪製不只一層的橋樑則可能需要使用次項橋樑關聯提案的方法。 - 較複雜的橋樑可以使用被提議的橋樑關聯,只要將所有圖徵全部加進橋樑關聯中,再把值都標注在橋樑關聯上就可以了。目前不只一層的橋樑只能使用橋樑關聯才能把所有圖徵都包括在內。
橋樑的輪廓
某些大型、形狀特別、或具有代表性的橋樑可以使用 man_made=bridge
來繪製出它的輪廓。此類圖徵的圖層應與其連接路線的圖層一致。
在橋樑上的物件和圖徵
標注在橋樑路徑上的點物件(如:收費門架等)可以被視為在橋樑上,這些圖徵並不需要自己標示其圖層的標籤。
更多複雜的情況則可以使用 man_made=bridge
或 Relations/Proposed/Bridges and Tunnels 做更詳細的繪製。
另外可見 Proposed features/Simplify man made=bridge mapping 的想法。
橋樑和水路繪製
船隻在水域航行時可能會遇到橋樑而有通行限制,可參見:
值
這個段落中列舉出一些常用的橋樑類型,更多沒有在下方列舉出的橋樑類型可使用
bridge=yes
+bridge:structure=*
bridge=movable
+bridge:movable=*
鍵 | 值 | 元素 | 描述 | OSM Carto | 圖片 |
---|---|---|---|---|---|
bridge | yes | ![]() |
最一般的橋樑值,可以與 bridge:* 一併使用。 | ![]() | |
bridge | aqueduct | ![]() ![]() |
用來輸送清水或渠水的橋樑。成為歷史地標的水橋可以加上 historic=aqueduct 標籤。 | ![]() | |
bridge | boardwalk | ![]() ![]() |
用來通過崎嶇地形的架高棧道,通常只會略高於地面一點,常見於自然生態景點。 | ![]() | |
bridge | cable-stayed | ![]() ![]() |
Discouraged: Please use defacto bridge=yes + bridge:structure=cable-stayed instead.
|
![]() | |
bridge | cantilever | ![]() ![]() |
使用懸臂結構的橋樑,可以使橋樑的跨度增架,減少橋樑的落墩的數量。 | ||
bridge | covered | ![]() ![]() |
加蓋的橋樑,橋樑本身或橋樑上的東西可以受到保護,亦可以使用 bridge=* + covered=* 。
|
![]() | |
bridge | low_water_crossing | ![]() ![]() |
「潛水橋」。指的是僅略高於河面,在河流的豐水期可能會被淹沒而無法通行的橋樑。可以加入 ford=yes 或 flood_prone=yes 等標籤來標示出其有時可能僅提供間歇性服務的特性,詳可見本頁面英文版本的討論區。
|
![]() | |
bridge | movable | ![]() ![]() |
有些橋樑可以藉由抬高、旋轉等方式以提供足夠的淨空使得大型船隻可以通過,這些橋樑都應該加上 bridge=movable 標籤,並可以使用 bridge:movable=* 做進一步的描述。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標籤只應該被標示在橋樑上可移動的部份,不可移動的部份則應該另外標示。
|
![]() | |
bridge | trestle | ![]() ![]() |
「Trestle bridge」。是一種利用剛性結構的框架搭配較短跨度的橋樑組成的一種橋樑結構。 | ![]() | |
bridge | viaduct | ![]() ![]() |
高架橋。指的是由多個較短跨度的橋樑連接起來,組合成為一個較長,可以直接通過一個地區的橋樑,如高速公路等。與中文的高架橋較為不同的是,這個標籤還包含了有多個橋墩、跨越大河及谷地的橋樑。如果是利用土堤將路線架高的情況,請改用 embankment=* 。
|
![]() |
This table is a wiki template with a default description in English. Editable here.
橋樑的生命週期
對於一個計劃中、已拆除或倒塌等的橋樑,你可以直接在它的公路(highway=*
)或鐵路(railway=*
)標籤直接加上生命週期(en)前綴標示出它的狀態,建設中的道路則比較常使用 highway=construction
+ construction=(highway-type)
。
在橋樑是直接以 man_made=bridge
繪製出輪廓的情況下,你也可以直接把生命週期前綴加在前面。
提案
- Proposed_features/bridge-2008年的提案,基本上確定現今橋樑標注的方式。
- Proposed_features/Bridge_types─2013年的提案,讓製圖者可以標注橋樑的種類。
- Relations/Proposed/Bridges_and_Tunnels-將多個圖徵集合成一個橋樑關聯的提案,目前不常被使用。
- Proposed_features/aqueduct-用來標注水道橋古蹟的提案。
iD 橋樑繪製基礎
本段將以簡單的幾個步驟圖解如何在 iD 編輯器中較正確的繪製一個橋樑圖徵。
- 首先在下圖河川兩側的一級道路都因為遇到河川而中止了。我們的目標是繪製出一個實際存在的橋樑連接河岸兩側,

- 選擇上面功能表中「線段」繪製的功能。

- 參考以下步驟使用線段工具開始繪製:
- 從任何一側開始,先點擊橋樑尾端的點開始繪製,而且注意不要在數條路的交會點處開始
- 滑鼠移到另一側點擊另一側的端點,將兩側的道路連接起來

- 因為這座橋樑本身是一級道路的一部份,所以需要在側邊欄先找到並選擇「一級道路」(Primary road),然後在更下面那張圖中的人造結構物選項點選橋樑。


- 接著我們要為橋樑中間這一小段圖徵加上它的標籤:
- 名稱:如果橋樑本身有它自己的橋名,這個欄位就可以把橋樑的名稱加上去,或者也可以把道路的名稱加到此標籤上
- 單行道:較大型的道路可能會在順行和逆行興建兩座橋,則可以選擇這個選項,並且要注意路徑的方向是否正確。在此案例中,這個橋樑是雙向通行的,則不需選取
- 速度限制:如果橋樑上有其速限則可以加上,如此案例中速限為50 km/h
- 人造結構物:選擇橋樑,並且會自動將圖層設為 1,複雜的橋樑系統如匝道則需更改圖層的值
- 允許通行限制:表示橋樑的通行限制,此案例中並沒有限制車種,所以可以使用預設的全部皆為 yes
- 車道數目:此案例中兩個方案各有一個車道,因為設為 2
- 路面舖設:選擇橋樑的路面舖設,如柏油 asphalt
- 道路編號:各地區所訂定之道路編號,可以方便辨識為同一條公路的延伸,此案例編號為 DN71
下圖為這個橋樑經過標注後在編輯器中顯示的樣子,如果還需加上其他的標籤可以按下方的加號加入,並記得在修改過後儲存你的編輯。

參見
- 被認可並且目前有效的橋樑標示方法-Proposed features/Bridge types
- 先前的被認可的標準-Approved features/bridge
bridge:name=*
當在 name 標籤已經使用在馬路上時,用來標注橋樑名稱的標籤bridge:movable=*
表示可以移動的橋樑bridge:structure=*
橋樑負重結構的標籤man_made=bridge
橋樑在地圖上的輪廓building=bridge
興建在橋樑之上的建築物bridge:support=*
表示橋樑負重結構的位置